400-616-3696/0371-55198999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考试资料 > 金融基础知识 > 正文

2017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点:存款准备金制度

2017-10-25 09:50:24 弘新教育 来源:弘新教育

  点击加群☞☞ 证券从业考试交流群: 591668284

  关注新浪微博“弘新金融资格证考试”,了解其他考试讯息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

  (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

  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

  包括两方面: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

  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3.提存比率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

  (1)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

  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

  (2)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3)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

  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中央银行就不能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不同。

  (5)准备金中现金的比例。

  (6)准备金以外的准备。

  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率及法定准备的构成与应保持的限额,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及经营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和金融所带来的调整效应比较强烈,中央银行不能把它作为短期的政策工具经常性地加以运用,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有变动幅度小、调整频率慢甚至长期稳定不动的趋势。

(责任编辑:李老师)

  相关推荐: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

  证券执业资格证书应当如何申请?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和成绩有效期规定\